清研智库 | 外卖小哥、快车司机们的劳动保障权益,这样维护!

宏观形势

人社部等八部委 | 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

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近日,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应急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总工会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各地要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同时强调,以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行业的平台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平台企业应当按规定参加。

为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此次出台指导意见,首先强调平台企业要规范用工。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企业应当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指导企业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协议,合理确定企业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个人依托平台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从事自由职业等,按照民事法律调整双方的权利义务。

平台企业采取劳务派遣等合作用工方式组织劳动者完成平台工作的,应选择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企业,并对其保障劳动者权益情况进行监督。平台企业采用劳务派遣方式用工的,依法履行劳务派遣用工单位责任。对采取外包等其他合作用工方式,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的,平台企业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意见对于补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短板方面给出了详尽的条款。意见指出,健全最低工资和支付保障制度,推动将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制度保障范围。督促企业向提供正常劳动的劳动者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按时足额支付,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

引导企业建立劳动报酬合理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劳动报酬水平。完善休息制度,推动行业明确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科学确定劳动者工作量和劳动强度。督促企业按规定合理确定休息办法,在法定节假日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的合理报酬。强化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形下的劳动保护,最大限度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病危害。

意见强调,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各地要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个别超大型城市难以一步实现的,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放开。组织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按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做到应保尽保。督促企业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企业要引导和支持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根据自身情况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

全总近日发布《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规划》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将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工运时代主题,以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主线,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工会改革为动力,以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方向、坚持服务大局、坚持职工为本、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法治保障的基本原则,到2025年,努力实现工会理论武装得到新加强、职工思想引领取得新进展、职工建功立业展现新作为、维护职工权益取得新实效、服务职工水平实现新提升、工会组织建设呈现新活力的目标要求,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贡献力量。

《规划》从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高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旗帜、建立健全高标准职工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快智慧工会建设、深化工会和职工对外交流交往合作、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等9个方面,对未来5年的工会重点工作进行了谋划部署,着力团结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着力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不断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增强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维护职工队伍团结统一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着力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打造工会工作升级版,提高新时代工会工作能力和水平。

《规划》从组织领导、支撑保障、总结推广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落实措施,强调要定期评估工作进展成效,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增强规划落实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人社部 | 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5%。6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5.0%,比去年同期降低0.7个百分点。二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6%。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1.8亿人,基本恢复到了2019年同期水平。脱贫劳动力务工总量3063万人。截至6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14亿人、2.22亿人、2.74亿人。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3.23万亿元,总支出3.02万亿元,累计结余6.52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人才队伍建设、劳动关系协调、行风建设等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今年以来,我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按照中央要求贯穿整个党史学习教育的始终,目前取得阶段性进展。我们通过“司局长走流程”和干部暗访调研等方式,收集、掌握、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梳理形成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包括十项行动、43项具体事项。这43项具体事项,涵盖人社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比如:针对劳动者欠薪维权渠道不畅等问题,完善“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跨省转办、预警提示等功能,增加多个平台链接,进一步拓宽维权渠道。针对中小微企业劳动用工不规范、劳动争议易发多发等问题,组织开展“千名青年仲裁员志愿者联系万家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政策宣传咨询、劳动用工指导等志愿服务。针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纸质证书印制周期长、发证速度较慢、上线证书数据总量少等问题,压减证书印制工期,同时通过开通网上查询系统、归集历史数据、提供网上补证服务、推行电子证书等措施,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全流程数字化。

针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事项与后续相关事项无法联动办理等方面的情况,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调入、人员调出、岗位变动、解除聘用合同、开除、退休等7项主要业务,与工资、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卡等人社领域的后续相关服务事项,整合成“一件事”,实行联动办理,在8个省份开展了全流程试点,并在全国范围逐步推开。

针对中央国家机关养老保险业务咨询量多、现有工作条件、人员等无法满足咨询需求的问题,借助AI机器人技术,创建中央经办智能客服系统,为中央参保单位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业务咨询服务。

针对群众办事更好更快的需要,我们持续推进关联事项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更多事项简便办,大力推动跨省办、就近办、上门办、一卡办、免申即办。到6月底,272个联系点中有255个已经实现了“一件事”打包办,其中51%实现了10个“一件事”打包办,44%实现了20个高频服务事项提速办。目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领取养老金人员待遇资格认证、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单查询打印等事项,均已经实现了“跨省通办”,并开通了全国线上服务的入口。

创业带动就业

浙江杭州 | 以创业带动就业 北山街道网络创业培训班开课

近日,2021年北山街道网络创业培训班在北山街道松木场社区开课。此次培训由北山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组织,诚邀杭州市就业服务中心的专业老师现场授课,35名有创业意向的失业人员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为期7天,采用“模拟训练、理论教学、创业实践、结业考核”相结合的国家网络创业培训标准课程体系,依托教学辅助平台,全方位地指导学员学习网创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进行网上创业实践。

培训导师表示,经过一周的学习,希望帮助学员们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创业政策以及创业经验方面都有所收获,建立互联网创业思维,了解网络创业原理、流程和基本操作方法,提高网络创业能力,并且能把创业的想法和愿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创业培训班进社区受到了辖区居民的大力欢迎。学员们表示,通过这次培训吸收到新的知识,制定出新的目标,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实现自我价值。

黑龙江牡丹江 | 建设“创业孵化基地联盟” 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日前,牡丹江市人社局举办市级孵化基地认定暨“种子资金”项目评审活动,市人社局、财政局、科技局共同推荐5名创业领域专家,认定2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扶持4个大学生创业项目。

活动现场,两家公司分别介绍了运营管理、资金投入、孵化绩效等情况,经过资格审核、项目路演、答辩评分,2家创业孵化基地通过评审,分别获得10万元和8万元的孵化奖励补贴。一家公司成功加入“牡丹江市创业孵化基地联盟”,目前联盟内已有6家人社部门认定的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为联盟提档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孵化基地评审后,随即开展了大学生创业“种子资金”评审。5位专家按照商业模式、技术含量、营业收入、吸纳就业、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考核,4个优秀项目进入最终评审环节,涉及商务服务、家庭农场、绿色食品营销等领域,获得24万元的创业项目补贴。答辩环节后,评审专家对每个创业项目给出专业意见和建议,对项目的发展前景提出期许,鼓励大学生将政策红利变为发展动力。

自“牡丹江市创业孵化基地联盟”组建以来,市人社局积极发挥联盟桥梁纽带作用,引领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培训基地聚集发展,为创业者免费提供经营生产场地,开展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市场开拓、事务代理、滚动孵化等服务,指导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与社会化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对接机制,开通大学生创业项目从高校转移到社会的“绿色通道”,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继续留牡创业,促进创业成果转化,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重庆 | 首次取消创业担保贷款户籍限制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23日发布消息称,该局日前会同重庆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印发《关于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引导作用,不断提升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助力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让更多创业者和市场主体在重庆“行千里,致广大”。

《通知》主要明确了“放、简、优”三项改革措施。

一是全面放开户籍限制。《通知》规定,在重庆市辖区内实施的创业项目,符合条件的中国公民均可按规定申请最高2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和300万元的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实现非重庆籍在渝创业人员与本地人员同城待遇,这是本次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改革的最大突破。

 二是精简申报流程。重庆开发了创业担保贷款线上申报系统,实现贷款审核、担保、放款、贴息全流程线上操作,申请人可直接在网上和手机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并通过数据共享和大数据比对等方式,减少8项申请资料,申请材料相比之前减少72.7%。

三是优化经办服务。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重庆实施创业“一件事一次办”;同时,组建高级创业导师服务团,进行线上轮流坐诊、线下精准服务;财政贴息由“按年贴息”调整为“按季度贴息”,由经办银行按季度代借款对象提出贴息申请,申请人不需等待还款结束即可领取贴息,减轻资金压力。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出台后,将进一步激发非重庆籍在渝人员创业热情,吸引优秀创业项目来渝发展。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重庆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1.3亿元,较“十二五”增长40.5%,扶持创业18万人,带动就业60余万人。2021年上半年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5亿元,直接扶持1.3万人创业,带动4万人就业。

灵活就业

广东深圳 | 深圳灵活就业人员可自愿缴存公积金

经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深圳市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管理暂行规定》将于7月20日起正式实施,在深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可自愿缴存住房公积金。

甘肃 | 优化人事人才促新就业形态:高技能人才可获评职称

甘肃省人社厅副厅长位志荣说,甘肃优化就业服务,建立快递骑手、外卖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机制,目前已为857名“快递小哥”评职称和打通“大国工匠”高级职称晋升通道,此举是打通该省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的具体举措。

当日,2021年上半年甘肃省人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兰州召开。会议披露,甘肃省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截至6月底,该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7万人。

位志荣说,他们聚焦“技能甘肃”建设,研究制定了《甘肃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21-2023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办法》。

同时,甘肃还继续加大天津、甘肃东西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协作力度,天津市人社局每年从全市30名“工匠涵养班”(高职层次毕业学年培养1年)中为甘肃专门培养4名精益求精、技艺高超、专业敬业的“准工匠”人才,在全国首个出台县以下基层高级职称单独评审政策。

2018年,甘肃就在全国率先出台《甘肃省特殊人才职称特殊评价暂行办法》,对省内作出重大贡献人才、从国内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不受学历、资历、台阶、论文、身份等限制,符合条件直接申报。采取“一人一事、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方式,经过36批评价,全省共有218人通过“绿色通道”获得高级职称,比如,酒钢公司一线技术工人杜均“工人教授”,秦安县农民靳志强“农民教授”,大禹节水集团30岁的王浩宇是该省最年轻的正高级工程师。

截至目前,甘肃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3.46万人次,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91万人,高技能人才39万人。全省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更趋合理。

甘肃省人社厅副厅长何永强表示,当地还围绕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持续做好新生代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嵌入式”“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培育“陇原妹”“兰州拉面师”等劳务品牌升级版,开展“爱心理发员”技能提升培训,力争在全国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甘味”劳务品牌。

何永强说,甘肃先后出台高技能人才三年规划、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康养职业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资金直补企业、简化申领程序、加大资源供给等方面为技能人才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培训补贴标准由原来的500元至6000元,调整到600元至8000元。建成14家国家级、18家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形成覆盖全省城乡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网络。针对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给予申报高技能人才项目每个不超过50万元的培训补贴。

劳动关系

广东深圳 | 30条举措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针对当前新就业形态领域群体劳动者权益保障日益凸显的问题,深圳市总工会22日发布《深圳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改革方案》,提出30条具体改革举措,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维护工作。

据了解,目前深圳市登记注册的货运、快递、网约车、外卖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约170万人,占全市职工总数的15%,已成为深圳市劳动力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相关法规政策尚不健全、行业监管尚不规范等原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关系认定难、社会保障欠缺、组织程度偏低、权利救济困难等问题亟待解决。

方案涉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建会入会、权益保护、服务方式、思想引领和素质提升等多个方面。

比如,在建会入会方面,2021年下半年将开展集中建会攻坚行动,创新和简化建会流程,进一步推动平台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及其下属企业、关联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广泛吸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

在服务阵地建设方面,提出打造“1+11+N”阵地服务体系,重点建设1家市级服务阵地,11家区级服务阵地,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的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建设N个职工之家和服务站点,统筹规划建设一批“暖工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提供饮水、就餐、小憩、如厕、简单药疗等小微服务等。

在权益保障方面,将建立健全互联网平台企业、快递物流企业“律师驻点”“律师入企”、劳动争议律师代理等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在服务方面,将向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会员赠送一年保障期的互助保障计划和重疾险,并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会员开发专属集体意外险等。

深圳市总工会还将在劳动关系复杂、劳资矛盾突出的行业和企业开展改革试点,切实解决当前“三新”领域工会工作存在的难点和堵点问题。

职业技能提升

江苏常州 | 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升获得感

常州市财政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根据《常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相关要求,聚焦技能提升,积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劳动大军,提升产业工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是资金加码,助力提升。今年市级预算安排1亿多元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逐步构建“政府引导、有效供给、企业参与、职工受益”的系统性技能提升行动新格局,充分激发企业培训主体作用,动员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形成“线上+线下”协同培训体系。今年上半年,市级已拨付各类技能提升专项资金2365万元,开展各类补贴性技能人才培训75000人次。

二是产教融合,深化改革。聚焦十大产业链和现代服务业,联合骨干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企业学徒制培训,积极拓展新经济新职业领域的企业学徒制培训,全年计划开展2800人次以上。今年上半年,企业和职业院校联合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共新开27个班、招收学徒1203人。

三是以工代训,持续助力。会同人社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新一轮的以工代训政策,重点支持全市十大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以工代训。企业2021年社保缴费基数应达到指导线并开展以工代训的,按照就业人数以每人300-5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预计市级全年支出2300余万元。

四是配合完善,推动发展。推动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完善职业技能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产业工人中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推动《常州市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办法》加速落地,完善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制度。

海南万宁 | 万宁打造4个就业实训基地 提供技能提升场所

为提升群众就业能力与就业水平,该市今年已建成新能源汽车维修就业实训基地、万宁市兴隆咖啡产业(就业)实训基地、万宁市农业种养(就业)实训基地、万宁市职业技能提升实训基地,并通过4个基地完成了32期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947人通过培训提升技能,205人成功走上就业岗位。

记者了解到,万宁建设的这一批实训基地各有特色,均结合当地产业实际。其中新能源汽车维修就业实训基地开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维修、低压电工及电焊工培训;万宁市兴隆咖啡产业(就业)实训基地旨在借助兴隆咖啡品牌培养一批产业专项咖啡师;万宁市农业种养(就业)实训基地建在槟榔种植合作社中,学员能就近在田间地头参训等。

万宁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建设就业技能实训基地,旨在以实践培训为重点,让参训人员切实掌握职业技能,让基地成为群众技能提升的“充电桩”。培训广泛采用“课堂+实地学习”培训模式,如在东澳镇岛光村委会开展的建筑砌墙班,机构与工程公司合作,通过现场学习测量砌筑并与老师傅一道操作,扎实掌握技能。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湖南 | 上半年湖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58.3万人

16日,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58.3万人,同比增长4.2%,比2019年同期增长0.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恢复至正常年份同期水平。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我省农村本地非农就业表现活跃。二季度末,全省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在本地从事非农行业的有746.6万人,同比增长5.2%,占全部转移劳动力的36.3%。

局地疫情对外出就业影响不大。二季度末,湖南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1311.7万人,同比增长3.7%,占全部转移劳动力的63.7%。外出从业人员中,外出省内的有539.8万人,同比增长2.3%;外出省外的有771.9万人,同比增长4.6%。

第三产业吸纳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的能力持续增强。本地非农就业劳动力中,有45.1%的从事第二产业,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54.9%的从事第三产业,提高1.7个百分点。外出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占0.6%,从事第二产业的占57.1%,从事第三产业的占42.3%。

甘肃 | 多措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缩小

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党组成员、副总队长、新闻发言人彭国强21日在兰州接受媒体采访介绍说,2021年上半年,甘肃农村居民收入继续快速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和两年平均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5.1和3.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3.42,比上年同期缩小0.16,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21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1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会议披露了该省202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和特点。

谈及该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彭国强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最快。其人均工资性收入1635元,同比增长14.4%,增速最快,两年平均增长12.4%。上半年,全省继续落实稳岗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务工就业渠道,健全返乡创业服务制度,做强甘肃劳务品牌,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加大项目投资拉动本地就业,有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其次,经营净收入比重最大。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1720元,同比增长12.9%,两年平均增长8.0%,占可支配收入的34.3%,比重最大。全省全面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强化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机制,持续推进农业保险增品扩面,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同时,粮食价格上涨,拉动农民种粮收入增加,畜牧业生产持续向好,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彭国强说,另外,针对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比重最小、发展空间大的短板,甘肃还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合作社,合作社联农户建基地”的发展路子,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带动财产性收入增长。同时,继续加大基本民生兜底力度,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医疗报销力度,实现参保和代缴全覆盖,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当日会议还披露,上半年,甘肃农业生产稳中向好,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夏粮产量稳中有增,预计增长2.4%,特色农业持续发展,蔬菜产量较快增长,蔬菜、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1%和26.7%。

甘肃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吴镇图透露说,该省还将加强农村冷链物流建设。聚焦“牛羊菜果薯药”特色产业和“甘味”品牌,实施冷链仓储改造提升工程,建设苹果、高原夏菜产地预冷集配中心,牛羊肉冷链物流配送和肉品分割配送中心。支持建设20个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14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项目、8个农贸市场项目。

山东、重庆 | 山东将帮助重庆转移就业2万人 培训脱贫人口1.5万人次

重庆市人社局和山东省人社厅联合印发《鲁渝劳务协作“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两地将联手打造劳务协作“升级版”。

“《规划》主要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庆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健全农村劳动力、脱贫人口就业帮扶体制和工作体系,增强就业脱贫稳定性,并利用山东资源帮助重庆14个脱贫重点区县(自治县)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稳定增收。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将帮助重庆市劳务协作转移就业2万人左右,并援助重庆市改(扩)建就业帮扶基地18个,创业孵化基地14个,返乡入乡创业园14个,培育劳务品牌14个,培训重庆市脱贫人口1.5万人次左右。

“十四五”期间,两地将深化劳务协作机制,全面落实就业政策。例如对通过劳务协作转移到山东或其他省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将给予一次性交通、生活补助;对在山东省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脱贫人口,额外给予一次性稳岗补贴、以工代训补贴以及求职创业补贴。对面向脱贫人口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将按规定给予职业介绍补贴,并继续根据当地实际开发适合农村劳动力的公益性岗位。

同时,两地将实施鲁渝“春风送岗”招聘对接计划,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我们提供有意愿外出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信息,形成‘就业需求清单’;山东省根据重庆提供的信息,动员和组织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形成‘岗位供给清单’。”该负责人说,双方还将在山东公共招聘网和重庆就业网同步开设“鲁渝劳务协作专区”,共同推广直播招聘、远程面试等服务,适时组织开展现场供需对接活动,促进人岗匹配。而针对劳务输出时间节点,山东和重庆两地人社部门还将联合交通、公安、铁路、民航等部门,采取包专车、包专列、包飞机等方式组织开展“点对点、一站式”精准输转。

《规划》还明确,将实施鲁渝劳务品牌培育计划,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具体来讲,山东将帮助重庆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园区(基地)等资源在14个脱贫重点区县(自治县)援建一批返乡入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引导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乡村能人就地创业,帮助有条件的脱贫人口自主创业。加强返乡人员创业培训,两地人社部门不定期组织优质创业导师开展专业指导。

两地还将实施鲁渝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计划,面向重庆14个脱贫重点区县(自治县)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精准开展“菜单”式培训和定岗定向培训。同时,深化技工教育合作,采取专业联建、师资交流、挂职锻炼、网上课堂等多种渠道和方式,援助14个脱贫重点区县(自治县)改善基础条件、扩展办学规模、建设一批特色专业。

此外,还将加强鲁渝各类专技人才特别是农业农村领域人才合作交流,邀请山东专家到重庆开展专题讲座、现场指导、技术咨询等活动,扶持基层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工作。

失业人员再就业与充分就业

重庆 | 上半年6.8万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7月21日,重庆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举行。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辛介绍,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人力社保部门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和困难人员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聚合资源、打捆政策、精准服务、持续接力,帮助“一生一困”人员积极就业创业,引导他们“就在山城、渝创渝新”。经过努力,全市24.2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6月底的去向落实率高于去年同期14个百分点,高于2019年同期2.7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帮扶城镇大龄失业人员、低保家庭人员等困难人员就业6.8万人,完成了全年目标8万人的85.1%。

在促进“一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我市开展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包括拓展就业渠道、实施专项行动、创新服务方式、创业带动就业等。市人力社保局会同市委组织部等相关单位,联合实施扩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基层项目招募、企业吸纳、征兵入伍、升学扩招、科研助理、社区岗位开发等措施,筹集政策性岗位5.4万个,供高校毕业生选择。同时,会同市教委等单位共同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百日行动”,上半年,组织了近5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职业体验、创业实训等活动,帮助他们增强职业认知和实践能力。

为促进“一困”(困难人员)就业,我市落实各类就业援助政策措施。在鼓励吸纳困难人员就业方面,我市对招用困难人员的用人单位,按其实际为招用人员缴纳的社保费给予全额补贴。对招用困难人员且为其缴纳社保超过一年的企业,再按每人6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岗位补贴。对低保家庭人员实现就业的,按其就业人员核减低保金总额给予等额就业补贴。上半年,全市落实社保补贴、就业补贴等政策近2亿元,促进了4.2万名困难人员顺利就业。在托底安置困难人员就业方面,市人力社保局统筹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开发道路维护、保绿保洁、基层协管等公益性岗位,对确实难以通过市场渠道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进行托底安置。在薪酬方面,全日制人员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每月1800元或1700元两档)发放。上半年,全市通过公益性岗位新安置8826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