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库 | 财政部这样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宏观形势

财政部 | 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6月17日下午,财政部隆重召开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回顾财政脱贫攻坚工作,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激励全体党员干部发挥优良作风,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会议对财政支持全面乡村振兴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会议要求,财政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时调整优化工作机制和举措,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切实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过渡期内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并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和财力状况,合理安排财政投入规模,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相关投入继续向脱贫地区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适应形势变化,抓紧建立健全过渡期财政支持政策体系,明确政策延续和调整优化的具体措施。支持做好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和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等重点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另一方面,抓紧构建财政支持全面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

日前,财政部党组研究决定,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部定点扶贫领导小组合并转型为部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统筹推进财政支持全面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抓好顶层设计,将财政脱贫攻坚工作中探索出的组织管理、工作机制、激励措施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借鉴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要研究制定财政支持全面乡村振兴的总体方案,完善支持政策体系,统计分析乡村振兴投入,加强乡村振兴资金监管,做好财政部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落实领导小组确定的工作任务,主动研究乡村振兴的有关政策和问题,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同时,要注重加强与部门和地方的沟通,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财政支持全面乡村振兴的工作合力,以扎实的行动和务实的作风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国家卫健委等十三部门 | 印发《关于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强调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2020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脱贫地区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健康扶贫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为健康乡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稳定住、巩固好脱贫地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健康扶贫的基础上,继续补短板、强弱项,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国卫扶贫发〔2021〕6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思路、目标和措施,并对组织实施提出了要求。

实现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在5年过渡期内,保持健康扶贫主要政策总体稳定,调整优化支持政策,进一步补齐脱贫地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短板弱项,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深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进一步提升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水平,为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逐步完善;脱贫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服务能力和可及性进一步提升;重大疾病危害得到控制和消除,卫生环境进一步改善,居民健康素养明显提升;城乡、区域间卫生资源配置逐步均衡,居民健康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持续巩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持续实现动态清零,健康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十四五”期间,面向脱贫地区,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推进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方面,要保持政策总体稳定,调整优化支持政策。将大病专项救治模式推广作为脱贫地区县域医疗机构针对所有30种大病患者住院治疗的规范化措施。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有效防范制度风险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对象调整为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对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大病、重病救治情况开展监测,建立健全因病返贫致贫风险人群监测预警和精准帮扶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健康帮扶机制。根据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动态监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隐患,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实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优化乡镇、行政村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卫生院、卫生室设置,进一步改善设施条件,加强合格医务人员配备,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是在提升脱贫地区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方面,要加强和优化政策供给。深化县域综合医改推进措施,支持脱贫地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县乡一体化管理机制,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补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短板,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根据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安排,适当调整对口帮扶关系,保持对口帮扶工作管理要求不变。支持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推进“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农村卫生健康服务效率。

三是在健全完善脱贫地区健康危险因素长效控制机制方面,要加快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计划。持续加强重点地区重大疾病综合防控。持续推进包虫病综合防治,提升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防治能力,巩固防治成果。支持实施凉山州艾滋病防治攻坚第二阶段行动,有效遏制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巩固新疆结核病防治工作成效,持续降低结核病疫情。深入实施尘肺病等职业病综合防控。加强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强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健康管理。实施重点人群健康改善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聚焦重点场所、薄弱环节,加大农村垃圾、污水、厕所等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建立长效管理维护机制。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地要将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纳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统一部署推进。卫生健康领域现有支持脱贫地区的各类投入政策、资金和项目在过渡期内保持总体稳定,并向西部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省市两级财政安排的卫生健康项目资金要进一步向脱贫地区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和社会力量等帮扶措施进一步向卫生健康领域倾斜。

脱贫攻坚

​河北石家庄 | 就业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日前,石家庄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联合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持续推进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全市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据了解,此项政策在河北省属于首创。

《实施意见》提出,将通过精准帮扶,帮助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人员实现就业,帮助已就业人员稳定就业,保持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总体稳定;将指导企业与脱贫人口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发放劳动报酬;将支持脱贫县与省内外优秀家政服务业企业开展劳务协作,组织育婴、养老、护理等家政劳务输出。通过继续发挥就业帮扶载体作用、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等多项工作部署,石家庄市将健全完善就业帮扶长效机制,牢牢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

云南昆明 | 全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

2021年6月17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昆明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东川区、安宁市专场举行。昆明市东川区提出,将全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2020年,东川区顺利通过了贫困县退出省级专项评估检查和国家抽查,贫困发生率从52.88%下降为零,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今年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之年,东川区将延续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机制、好措施,更好地应用到乡村振兴工作中。

据介绍,在生态宜居建设方面,东川区将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并实施村内道路美化、亮化等工程。在产业发展方面,东川区将按照区域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竭力打造产业发展优势。持续推动绿色矿业、大健康产业、绿色食品、循环经济、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的“1+5”产业体系发展。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至少一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此外,加快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饮食民俗、文化传承、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产业嫁接,努力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不断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脱贫攻坚原有成效的基础上,东川区将引进社会资本入驻,围绕特色产业优势帮助延长产业链条,加强产品营销,借助电商平台等新的销售模式,畅通产品销售渠道,推动特色产业兴旺发展。同时坚持内培外引龙头企业,积极争取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大力培育发展潜力较好的本土优质企业,为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产业发展

宁夏银川 | “兴农贷”助推乡村振兴

近期,在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的指导下,银川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与石嘴山银行银川分行签署“兴农贷”业务合作协议,正式开启“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战略合作,该业务旨在为银川市辖区内基础农户、种养大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高效率、简手续、无抵押、低费率的农业担保贷款服务,对于20万元以内业务执行“零”保费政策,通过整村推进、一户一策的办理模式,重点支持产业集群、一村一品等农业主体;该业务将充分利用石嘴山银行金融科技平台的云服务、大数据场景融入及银川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政策性增信手段、集成性放大效应,形成金融合力,业务办理实行网上申请、线上审批、总额授信、随用随取、随借随还的信贷模式,总体规模20亿元,最高可解决1万农户的融资问题,可带动农户增收40亿元。

近年来,在自治区地方地方金融监管局的指导下,银川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秉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责任担当,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及《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等精神,坚守支小支农融资担保主业,牢记初心使命,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作为精神指引,以党史理论引导业务创新、党史理论引导业务开拓,以助推自治区九大重点特色产业发展为导向,今年第一季度累计为小微企业及三农主体发放贷款近2亿元,降费让利近200万元,带动新增就业约1800人,带动新增利税约1380万元,本次“兴农贷”业务既是“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有力彰显,也是银川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向建党100周年的诚挚献礼。

湖南怀化 | 沅陵县创办全国首家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组织

2021年6月16日,湖南省沅陵县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一中心一公司”的组织架构,创办成立了沅陵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和沅陵县乡村发展服务有限公司。“一中心一公司”的成立,标志着该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有效疏通了金融活水流向农村的渠道,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沅陵是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创新探索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新模式,助推农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效益和质量,沅陵县人民政府与湖南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公司深度合作,每年由省农担公司提供3亿元以上的担保贷款。并按照“县建县管”的原则,共同推进健全以农业融资担保业务服务为重点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新型法人治理结构,由县政府发文成立沅陵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设在县金融改革办,其中心工作人员从县金融改革办抽调,明确该中心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管理机构。同时,下设成立沅陵县乡村发展服务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招聘4名具有金融专业知识的员工,该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财务,直接服从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管理、监督、考核和指导,公司创办初期主要以前置受理农业融资担保业务为主,待公司平稳运行后,逐步拓展“会计记帐、农业项目申报、农村产权评估及交易”等与乡村振兴相匹配的金融服务,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一中心一公司”的创办成立,进一步完善了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了乡村振兴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特别是通过这一模式创新,有效解决了农村担保主体和融资担保服务缺位的问题,实现了与乡镇农业融资担保服务中心和村级农业融资担保服务站的无缝对接,将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大大缩短了信贷担保服务农村的距离,让广大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农业融资担保服务。

浙江 | 浙江工行 “农e贷”系列产品全线落地

助力乡村振兴,开拓农村新市场——政策春风已吹来,信贷扶持不可或缺;为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难题,工行浙江省分行推出了创新产品“农e贷”系列,经过几个月的试点,现已全线落地,目前该系列产品已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场景,为支持农村特色产业转型、美丽乡村建设加油助跑。

工行浙江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来,通过数字化金融产品创新,浙江工行辖区内各分支机构创新推出的“农e贷”系列产品,不仅使农户都拥有更通畅的融资渠道,而且融资成本更低,效果已初步显现。

一是引金融活水,实现精准滴灌。目前下辖分支机构基于对省农业农村厅、各地市农业主管部门、各村镇、广大农户的线下调研,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和客群,“农e贷”系列产品具体细化为“村社e贷”、“农户e贷”和“农机e贷”,分别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以及购置农业机械并享受财政补贴的客群提供融资服务,针对性强覆盖面广。

二是以数字赋能,致力信用建设。依托农业大数据,根据线上化、小额户、批量化等原则实行“线下调查+大数据风筛”双准入管理,并引入政策性担保公司进行增信,丰富数字乡村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大大增强普惠产品的可得性、便捷性和适配性。

工行浙江省分行相关人士表示,将做好顶层设计,配套建立资源保障机制,以试点分行和集镇网点为突破口,持续夯实“省市县”三级联动的信息共享和需求响应机制,瞄准目标市场,推动业务形成“由点及面、层层落地”的稳步推进格局。

据了解,“农e贷”系列新产品已经在台州、金华、衢州、湖州4个地区先行试点,并实现3条产品线全线落地,为构建种类齐全、特点鲜明的普惠服务“货架”注入新动能。

人居环境

甘肃临泽 | 扎实开展改厕工作 着力提升人居环境

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甘肃临泽平川镇将农村户厕改造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大力推进改厕进度,确保按时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年度改厕任务。

首先,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将农村改厕工作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镇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时间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形成了由分管领导负总责,包村干部和村主要负责人具体跟进的工作格局。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有人抓、抓得好,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其次,加强宣传,狠抓整改。通过召开群众会议,进村入户劝导等方式,向群众讲透改厕的补贴政策,算好“成本账”,讲清改厕的环保意义,算好“受益账”,营造了良好的改造氛围。结合改厕问题排查工作,开展地毯式排查,按照改厕标准对厕所使用情况和存在问题逐村逐户摸底登记,坚持边查边改,严格实行销号管理制度,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第三,加强监管,保证质量。结合实际对改厕工作进行前期摸排,从选址建设、化粪池质量、安装及使用维护等方面,给予群众全程指导服务。严格工作标准,规划施工,力争改建一处达标一处。在施工过程中,镇改厕工作领导小组深入现场实地监督,及时督促整改,做到检查有提升、整改全到位。

今年全镇计划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180户,截止目前已建成24户,开工建设76户。下一步,该镇将继续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来抓,进一步巩固农村改厕成果,逐步完善改厕后续管护长效机制。

湖南邵阳 | 指导农村改厕工作 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为加快推进全镇卫生厕所建设工作,确保按期完成改厕任务,2021年6月16日,湖南邵阳新邵县雀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深入村(社区)查看卫生厕所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并进行了现场指导。

在该镇黄泥新村,工作人员查看了村民家中厕所改造情况,简单讲解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基本原理、优势特点、日常管理维护等知识,并对首厕提供技术支持及教学,现场指导解答改厕技术质量要领,切实解决改厕建设过程中的难点难题,为加快推进全镇卫生厕所建设工作再提升奠定了基础。

此前,该镇召开了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改厕工作,强调要把农村改厕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起来,明确任务目标,狠抓落实紧盯重点难点工作,抓紧抓实完成改厕任务、问题整改、防渗漏改造、粪污处理与资源利用等工作,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工作队、村“两委”及包村干部的作用,保质保量完成农村“厕所革命”各项工作任务。

基层治理

江苏沭阳 | 后乡村打造乡村振兴“后乡样本

近年来,江苏省沭阳县青伊湖镇后乡村创新推出“守初心、强核心、聚民心、暖爱心、增信心”的“五心强基”工程,探索走出“以服务促转变、以党建促融合、以乡镇工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小康之路,通过示范引领促产业兴旺、移风易俗促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促成果共享等,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江苏省文明村、宿迁市经济百强村、党建示范村等称号。

富裕了的后乡村将提升村民文化素养和乡风文明摆上议事日程,采取“建章立制、立体宣传、典型引领”等措施,引导村民养成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榜样力量”主题活动,广泛开展乡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等推荐评选活动,以身边典型引领文明新风,传播正能量。近年来,后乡村共有43人次获得江苏省“百名示范”村书记、宿迁市劳动模范、“最美基层干部”“巾帼榜样”等称号。

为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村里筹资800万元,铺设了11公里水泥路和6公里砂石路,架设过路桥与农桥12座,安装路灯280盏;投资500万元建设占地约33亩的休闲娱乐公园,包括健身环湖步道、赏湖亲水平台、嬉戏乐园、篮球场、羽毛球场等。

在新建的936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大厅、党群活动室、功能服务区、红白理事会等一应俱全,前来咨询的村民络绎不绝。“按照‘六个规范化’建设要求,我们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定期开展乐民活动,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红磁场’效应,努力打造团结服务群众的政治中心、便民中心。”青伊湖镇党委书记卢浩说。

四川资阳 | 岳新乡移风易俗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乡风和谐、民风淳朴、产业兴旺……近年来,四川资阳安岳县岳新乡创新实施“德治、自治、法治”为一体的农村治理新模式,培育村规民约新风尚、推行村务管理新机制、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不断深化文明乡村建设。

其一,以德治村 赋能乡村文明。评选“十佳好婆媳”,挖掘“身边好人”,推选“乡贤”,表决“最美家庭”,开展“文明故事”讲演……岳新乡在实施以德治村进程中,把“孝、美、贤”等标准纳入村民公约,以德治村使得干部群众素质提高、民风明显好转,乡村呈现出其乐融融的和谐画面。

其二,深化村民自治 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加装天然气、修建蓄水池、安装路灯……在桃坎村,村民自治以村务公开栏为载体,村两委收集村民诉求,张贴在村务公开栏对外公示,公开办理进度。岳新乡所辖的各个行政村都建立起了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体系,整个乡镇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贯穿于村民自治全过程,将群众诉求放在“看得到”的地方,形成村民有求、干部答题、群众监督的村级政务办理模式,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此外,岳新乡各村制定村规民约,号召群众红白喜事少办简办,引导村民抵制人情歪风和铺张浪费。近年来,乡村的攀比之风明显下降,宴请规模缩小,办理坝坝宴的标准基本统一。

其三,创新工作法 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岳新乡创新开展“1573工作法”。在此框架下,岳新乡建立起“法治文化圈”,培育集“法德讲堂”“法治文化中心”“警示教育中心”等为一体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在村两委周边建立法治宣传阵地,将信访程序、最新法律法规、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对全村公开,每个村均有法律明白人,下村与村民面对面进行交流,给有司法需求的村民提供法律指导。近年来,岳新乡“三治”模式让乡村焕发新颜,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提高。同时,通过多年的“三治”融合创建,有效地推动了当地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公共服务

内蒙古 | 医疗专家走进鄂托克旗服务基层活动启动

2021年6月16日,由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组织部、鄂尔多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鄂尔多斯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中共鄂托克旗委员会、鄂托克旗人民政府承办的“助推乡村振兴 为群众送健康”——医疗专家走进鄂托克旗服务基层活动启动。启动仪式上,为医疗卫生专家小组进行了授旗。活动为期两天,旗委常委、政府副旗长贾瑞出席启动仪式。

本次“医疗专家人才走进鄂托克旗服务基层”活动以“助推乡村振兴,为群众送健康”为主题,紧紧围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农牧民群众实际需求,组织市、旗两级医疗卫生专家人才先后到我旗木凯淖尔镇旧庙湾村、乌兰镇苏吉嘎查、苏米图苏木等地开展健康咨询、常见疾病诊治、健康宣传教育等,吸引不少农牧民前来就诊。

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关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关部署要求,有利于积极发挥专家人才的引领帮扶作用,助力鄂托克乡村振兴。同时,对于宣传卫生保健、健康教育等知识,增强农牧民医疗卫生意识,提高防病治病能力,改善农牧民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鄂尔多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流动开发科科长孟德志说:“这次活动让鄂托克旗的农牧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利的诊疗服务,这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满足农牧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陕西安康 | 织牢一线医疗网 守护乡村振兴健康线

近年来,汉滨区聚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让广大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好防病,从源头上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为广大群众撑起了健康保护伞,织牢了乡村振兴健康保障网。

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诊,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这些医疗“神经末梢”的卫生服务能力至关重要。位于安康中心城区的汉滨区,辖区内有三甲以上市级医院两家,市级医院在医疗设备、技术方面显然更具优势。如何突出区级特色,实现错位发展,为此,汉滨区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把“小病不出镇”作为目标,让基层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的同时,汉滨区更是狠抓全区医疗卫生条件改善。近年来,累计投资3.1亿元新建、改扩建了24个医疗卫生机构,3所区级公立医院全部通过了“二级甲等医院”创建,36所镇办卫生院(中心)全部达到了《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492个行政村均已建成了标准化卫生室。区一院、区三院住院综合楼建设项目相继投入使用;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及地下停车场建设项目主体封顶,预计2021年年底前竣工投用;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经过5年发展,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瀛湖、大河等8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授予国家“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优质示范卫生服务中心”,茨沟、流水镇中心卫生院在2020年度“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通报表扬。

目前,汉滨区3所区属二级医院、36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2家村卫生室实现三级互联互通,400台心电图机分发到352个村卫生室,487名医生配备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专用手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达26万余次,累计开展远程会诊、教学查房、远程培训等5000余例、双向转诊2000余人次,有效地促进了医疗资源融和共享。

既为人口大区,也曾是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汉滨区,从“全民健康”这个大课题入手,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不可回避的社会治理难题,实现了山区群众有病“医得起、医得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