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库:智慧城市如何推动可持续发展 清研智库 今天

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一个框架,旨在利用创新技术来连接、保护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

通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和物联网(IoT),智慧城市从多个渠道收集和分析数据,感知城市的环境,提供实时信息,帮助政府、企业和市民做出更好、更明智的决策,以提高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智慧城市框架的十一个核心重点是:空气质量、通信架构、环境、照明、停车、公共wifi、安全保障、交通、城市交通、废物管理和水管理。

制定智慧城市框架

在伊甸战略研究所最新的 “50强智慧城市政府 “报告中,研究了领先城市在制定智慧城市框架时考虑的关键因素。制定智慧城市愿景涉及多个阶段:定义相关的智慧城市概念;设计规划流程;与利益相关者一起参与并起草方法;以及确定优先级的举措和制作路线图。

伊甸战略研究所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有效的智慧城市战略的六个步骤。这些步骤包括:盘点城市的自然优势和资产,为智慧城市愿景打下基础;在确定智慧目标和发展领域时,与市民进行互动;鼓励私营部门参与;确定重点领域;为城市制定具体标准,以便对现有的多种机会进行优先排序;确保每项举措都有计划、有顺序、有验证。

在发展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预算限制往往会制约城市实现智慧城市愿景的速度。排名前50位的城市已经转向创新的方式来确保资金,包括竞赛和黑客运动、与私营公司的合作、智能采购政策或国家基金。

在报告中排名前50位的城市中,37%的城市可以获得国家基金来发展其智慧城市框架;23%的城市依靠私营部门的参与;18%的城市利用黑客运动和竞赛来确定值得投资的智慧城市项目;9%的城市利用智慧采购政策和实践,来优化公共资金的使用。

伊甸园战略研究所表示:”如果操作得当,智慧城市有可能改变一个城市的特征和宜居性,重振其经济,增强其弹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甚至可以收紧与政府和市民之间的社会契约。”

数字普惠、打造智能劳动力和开放数据

一个城市只有在所有市民都准备好的情况下,才会变得真正’聪明’。城市规划者和创新者在为城市制定未来计划时,可能会制定理想的’智能市民’角色。这些角色通常假设市民能上网,并精通科技,能使用城市空间与服务并与之互动。伊甸园战略研究所强调:现实中的城市用户范围更广,如果不努力缩小数字鸿沟,城市有可能将整个人口群体排除在智慧城市体验之外。

因此,在制定智慧城市框架时,必须考虑到城市中的每一个群体,以确保个人在城市中采用技术的准备程度不会被高估。作为确保城市为这些创新做好准备的一部分,同样重要的是提供互联网和设备的无障碍性,使其具备在线能力,并具备利用智慧城市能力的技术技能。

建设智能劳动力是确保智慧城市计划被采纳的另一个方面。一个整体的战略可以确保所有年龄段的人都能获得技术、教育和增加价值的机会,并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作用。

随着各行业对透明度和问责制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环境方面,开放数据已成为提高透明度、问责制、效率和反应能力的一种成本效益方式。然而,为了最好地利用这一技术,不仅要有有效使用的技术技能,而且要制定开放数据政策。

通过地区和会议共同创造和分享知识

为了真正推动创新,并确保城市努力连接、保护和提升城市市民的生活,城市应该寻求让外部利益相关企业、初创企业、学生和公众参与其中,以发展更多种类、数量和质量的见解、想法和反馈,以建立最具成本效益和功能的智慧城市。

目前,世界各地的城市正越来越多地尝试以地理为中心的创新生态系统。这种方法开发了一个由共享知识和良好连接能力组成的生态系统,以推动符合当地需求的创新。智慧区模式已经以两种方式成功发展:由政府决定和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战略,或由私营部门发起和推动的自下而上的战略。其结果是在城市的中心形成了一种创新文化。

在通过会议和博览会共享知识方面,伊甸园战略研究所报告中排名靠前的城市中,有86%的城市正在举办这类活动,以及其他共享知识的机制,如合资企业、合作规划、发展专门的知识和产业集群。

在建立智慧城市框架时,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明确的领导模式。它所看到的一些最成功的城市采用了单一的专职办公室,并有灵活的途径让领导层自然发展。然而,其他成功的智慧城市也采用了在各部门之间分配责任的模式,以及与公共和私营部门形成伙伴关系。

智慧城市如何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与能源效率的提升

智慧城市有能力将可持续发展目标推进70%,可以提供一个更清洁、更可持续的环境。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消费的增长,环境挑战也在增加。虽然技术只是有助于应对这些挑战的一个要素,但麦肯锡总体分析强调,”在最佳合理范围内部署一系列应用,可以减少10至15%的排放量,降低20%至30%的用水量,减少10%至20%的人均固体废物量。”

温室气体排放

对于发现结构是主要排放源的城市,麦肯锡报告称,楼宇自动化系统可以在大多数商业建筑中降低3%的排放量,在住宅中降低3%。其他可以显著影响排放的技术包括动态电价、乘车和基于需求的微交通、智能交通信号和拥堵定价。

空气质量

虽然上述的一些措施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但要直接应对这一挑战,就需要空气质量传感器。虽然这并不能自动解决污染问题,但该技术可以识别污染源,提供做出更明智决策的能力。麦肯锡报告称,北京通过密切跟踪污染源,规范交通和施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将致命的空气污染物减少了20%。

此外,共享实时的空气质量信息,使公众有能力采取保护措施,根据当前的污染水平,将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减少3%-15%。

节约用水

利用用水跟踪技术,配合先进的计量和数字反馈信息,在居民用水量大的高收入城市,可以减少15%的消耗。然而,麦肯锡指出,其有效性取决于是否与定价策略相配合。在发展中国家,水浪费的最大来源是漏水的管道。利用传感器和分析技术可以帮助减少高达25%的损失。

减少固体废物

随着低技术含量的回收利用达到极限,麦肯锡报告说,技术可以帮助进一步减少未回收利用的固体废物数量。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利用数字跟踪和支付,但这应与其他政策举措一起考虑,特别是对于家庭预算紧张的发展中经济体而言。

本文作者Georgia Wilson,清研智库李梓涵编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