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库: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精准扶贫的难点与建议

导语:根据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乡村振兴第一步与精准扶贫消除绝对贫困(2013—2020年)阶段相照应;乡村振兴后两步则与缓解相对贫困(2020年以后)阶段相照应。本文从乡村振兴的内涵入手,着重探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关系,总结不足并提出相对应的措施。

1.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要求,也是推进中国特色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动力,精准扶贫是中国扶贫开发的战略新时期。在现阶段新经济常态下,必然对扶贫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研究精准扶贫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关于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方向很多,内容也很丰富,但是对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精准扶贫政策的研究还缺乏一定的深度,因此,在学者们对二者进行广泛探索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分析了当前精准扶贫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对策,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发展。

2.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工业繁荣、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两个交叉”总要求,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体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性和紧迫性的可行性。

其中,工业的繁荣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基本前提,没有工业的发展,农村生产力就没有进步,农民就没有持久的、深厚的富裕,农村发展就没有根本的支撑。生态宜居就是要转变发展观念,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构建和谐的绿色生态系统,有效治理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以村民自治和村级监督组织为基础,以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以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村管理体制,生活富裕要求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明显改善。

3. 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的关系

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农村发展、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步,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促进实施精准扶贫。

3.1乡村振兴战略为精准扶贫提供政策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调整以往的发展政策,政府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稳步推进扶贫开发,其实施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针对乡村振兴不同阶段制定的相关政策,也将完善一系列配套措施,以确保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同时,引入相应的保障机制,作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一步,精准扶贫的稳步推进必然会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乡村振兴在精准扶贫战略中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包括协调政府与农民的关系,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制定新的扶贫标准。

3.2乡村振兴战略为精准扶贫创造了良好环境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先进知识分子的不懈努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将为精准扶贫提供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先进的科学理论。乡村振兴吸引了一大批大学生和高级知识分子到基层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精准扶贫的优秀学者干部。乡村振兴吸引企业到农村建厂,为农民提供大量就业,农民收入方式多样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同时吸引大量资金进入农村,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生产方式上,为精准扶贫战略的推进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3.3精准扶贫战略加快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

精准扶贫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扶贫“第一带头人”的作用可以改变农村人口的贫困观念,引导贫困人口从思想上脱贫,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群众基础,使乡村振兴战略在影响基层的同时推进扶贫,同时对基层干部工作提出要求,明确责任,完善考核机制,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把乡村振兴战略推向基层,加深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城乡人口为乡村振兴服务。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精准扶贫的难点

4.1 扶贫体系不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度不高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精准扶贫是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社会地位的提高而变化的一项长期的国家政策,虽然乡村振兴政策的提出强调的是以精准识别、分类实施为重点的政策,针对不同地区采取切实可行的扶贫措施,一些精准扶贫的政策还停留在表面,不能针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采取的有效措施。乡村振兴政策制定和实践脱轨,导致扶贫政策在贫困地区无法形成强大影响力,社会化企业和相关扶贫组织难以积极参与参与扶贫,扶贫难度加大。

4.2扶贫工作计划的实施效果在乡村振兴工作之初难以保证

在开展振兴工作之初,将引入相应的考核机制,对扶贫队伍和基层官员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同时引导扶贫工作计划的实施,指导扶贫工作的开展,如政策规定地方各级官员按规定负责不同数量的贫困人口脱贫,对官员制定扶贫指标和相应的考核机制,实际上相关的考核机制不完善,地方官员能力有限,无法统筹扶贫工作的整体发展,扶贫工作难以如期进行,扶贫效果大大降低,相应的驻村团队没有很好的手段整合产业资金和社会资源,无法为贫困村和贫困户提供可持续的扶贫支持,导致扶贫力度明显下降。

4.3 贫困人口文化水平太低,扶贫观念淡薄

大多数贫困人口长期生活在贫困地区,日常收入来源极为有限,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思维惯性。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需要减少贫困人口,在长期贫困的过程中,由于教育资源的缺乏,不可能形成对国家政策的自觉,也不可能对扶贫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也导致了贫困人口在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缺乏了解、支持和不作为,这种文化根深蒂固,扶贫队伍在调查贫困户的过程中,很难与贫困户在扶贫工作中达成一致,使扶贫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5.关于推进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建议

5.1 加强监管,落实精准扶贫政策

首先要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在制定相应指标的同时,要确保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在乡村振兴评价体系稳步推进的同时,要制定有针对性、准确的扶贫评价体系,明确各责任人的责任,对各扶贫阶段的贫困户进行详细调查,推进扶贫,做好日常记录工作。

在完善农村基层自治制度的同时,要努力取信于民,积极弘扬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思想,尊重农民,面对贫困,创建农民自己的产业组织,同时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群众凝聚力,大力宣传扶贫工作核心思想,造就一支打硬仗、负责任的村干部队伍,让村干部带领群众开展扶贫工作监督,严格控制扶贫工作的实施。

5.2依托“互联网+”加强精准扶贫的技术支撑

随着“互联网+农业”的不断成熟,精准扶贫可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在全社会形成影响力,一方面需要政府建设农村科学技术体系技术服务站为贫困地区提供科学知识和相应技能;另一方面,对于参与扶贫的劳动者,政府要加强相关技能的培训,通过日益成熟的先进技术,科学规划扶贫工作,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不断优化扶贫工作结构,尽可能多的减少扶贫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扶贫工作的风险也尽可能降低,由于传统的沟通方式成本较高,对扶贫工作本身存在一定的限制,“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可以进一步降低扶贫工作的成本,确保扶贫工作数据畅通,为人民群众提供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路径,通过电商扶贫和创业创新,提高精准扶贫的科学性。

5.3 转变文化观念,提高贫困户的扶贫水平

扶贫的关键离不开贫困户的思想转变,要提高对贫困的重视程度,转变保守观念,主动接受新事物,抓住学习的机会,积极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贫困是贫困的内在根源,这就要求扶贫队伍带动贫困户实现因地制宜、脱贫致富的目标,告别贫困,通过宣传和鼓励,让扶贫队伍正视自己的责任,从思想上了解普惠性贫困人口,从心态上积极乐观地对待贫困,通过干部队伍,引导全国贫困人口,让广大贫困人口走出贫困。通过典型的扶贫案例,让贫困户看到扶贫的希望,同时,通过总结和分享脱贫经验,引导贫困户克服扶贫恐惧,让贫困户逐步转变观念,增强信心脱贫致富。

相关文章